您好,
热点文章
【中国人缺失的工匠精神】-读《匠人精神》
来源: 日期:2016-07-07 字体: [] [] []

一直以来对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好奇,好奇的不是京都的樱花、也不是北海道新干线,而是我们国家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,由于封建幕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,国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。但明治维新以后,日本实行了“文明开放”、“富国强兵”、“殖产业兴”,而求智于世界的文教政策,努力吸收欧美等国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,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。尤其是二战之后,日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大力发展国家教育,在“科技立国”等思想指导下,致力于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,使日本在战争废墟上迅速崛起赶超欧美,创造了世界奇迹。中国是否能够复制日本的奇迹?我认为难,得下血本。有人会说,我们拥有比当时更加发达的科技,拥有比当时日本更丰富的资源和金钱,为何我们不能复制甚至超越日本?那就是:工匠精神,工匠精神,工匠精神!

首先我从所读的秋山利辉所著《匠人精神》说起。书中的主角是1971年创立的秋山木工有限公司,其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、迎宾馆、国会议事堂、知名大饭店、高级名牌专卖店。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培养,秋山先生创立了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则——“匠人须知30条”,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,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,瞩目业界及海内外。秋山木工相当于是日本最一流的“职业技术学校”,每年“招生”30余人,一年“预科”,四年“学徒”,三年“带徒”,八年后自立。八年的时光他们会接受社交礼仪、为人处世、人生目标等方面教育,最后再进行操作培训,他们遵循的原则是“有一流的心性,必有一流的技术”;他们培养的匠人,是有益于社会、有益于他人的一流人才;他们打造的家具是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。

那么工匠精神在日本是否普遍呢?日本“寿司之神“的故事应该很多人有听过。好莱坞巨星娜塔莉·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。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,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,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。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,后来朋友向她解释: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,而且只做一样料理,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,关键不在于数量,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。冈野信雄,日本神户的小工匠,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:旧书修复。在别人看来,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,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,最后做出了奇迹:任何污损严重、破烂不堪的旧书,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,就像施了魔法。

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,中国人或者中国企业中有没有存在工匠精神?有!但是少!因为很少的人或老板会为工匠精神买单。著名节目主持人吴晓波曾经在《吴晓波频道》中说到一个故事,曾经有一个国外的企业,他将打火机带到中国,在当时使用“洋火”的年代,打火机的出现给了中国老百姓极大的便利,日本人的打火机耐摔、好用,就是价格比较高。温州的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,他们大量模仿国外打火机,以低价卖给老百姓,但是这些打火机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质量较差。一个月之后,这家国外的企业停产倒闭了,温州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的。有人会说,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,百姓和企业当然不会为工匠精神买单,国外企业这叫不懂入乡随俗。那好,我们放眼现在,在大街上我们看到的最多的一款手机就是iphone,从乔老爷到库总,他们用一代代的苹果霸占了百姓的左右手,高昂的价格甚至连他们自己都看不下去了。于是,国内众多手机厂商,甚至搞副业的都开始模仿苹果,对电子器件进行堆砌、组合形成自己的硬件,对安卓系统进行不痛不痒的改进形成自己的软件,这样,一款印有自己公司logo的手机生产出来了。又由于模仿技术简单,容易上手开发,各大厂商开始打价格战,千元手机乱花渐欲迷人眼,最后的下场我们也都能看到。我们在再看看飞驰在公路上的汽车,法拉利的车为什么敢卖那么贵?看过《世界超级工厂巡礼》的应该知道,法拉利的每一辆车都是手工打造,误差标准也是达到工业水准的极致,再加上F1方程式比赛为他提供的数据支撑,因此一辆法拉利的生产,就跟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似的,炼就过程痛苦无比,一旦出炉就有遮天本领。

所谓“工匠精神”其核心是: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,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、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精神。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,“工匠精神”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,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。《匠人精神》一书在最后说到:没有日本的工匠精神,日本的制造业就不会恢复;日本的制造业不恢复,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会恢复。工匠精神是日本之魂,这是日本人一脉相传的制造业基因。无论技术多么优秀,但仅仅只有技术,将很容易被超越,而精神无法很快被模仿。

(博伊特勒易班网络文化工作室 江子扬)



返回顶部
微信平台
微信